gg

粤港澳大湾区万亿医疗市场待爆发,源头创新“第一公里”如何激活?

时间:2024-12-06 13:38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11419   

自2015年以来,中国医药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中国的医药行业逻辑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渐转向以源头创新为基准。同时,多项政策法规陆续出台,以支持新兴医药产业的发展。

日前,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陈时飞在深圳举办的2024首届“湾区之星”生物医药源头创新大会上指出,创新药体系基本形成,中国本土企业从国际药企的追随者逐渐成为竞争者,在多个技术领域出现了并跑,甚至个别领域已经开始超车。创新药产品上市数量逐年增加;国际化布局不断加速,中国创新药品走向国际市场,药品创新环境进一步完善。

粤港澳大湾区也不例外,近年来各地区政府发布多项政策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尤其是今年10月,广东省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明确表示广东将力争到2027年,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规模超万亿元,规上医药工业规模超5000亿元。

作为中国经济活力最强的标杆区域之一,大湾区如何通过系统性的创新,跨界融合以及实现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转化,以排头兵的姿态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战略高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大湾区又该如何持续发力源头创新,促进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带动国内生物医药产业走向全球市场,仍需探索。

加码布局大湾区,拓宽产业发展路径

深圳是大湾区生物医药发展的重要通道之一。过去几年,通过政策配套、系统推进,产业发展至今不断提质增效,深圳在精准医疗、医学工程等领域培育出一批特色鲜明、实力突出的优质企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今年3月,深圳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将生物医药列为7个战略重点类产业集群之一,举全市之力集聚资源,以超常规力度支持培育。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郭子平表示,2023年深圳市医药产业产值530亿元,在研创新药管线143个,医疗器械产业产值990亿元,累计注册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达到1.53万款。未来,深圳市将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AI应用、深港合作等方面的优势,围绕研发、临床、注册、生产、推广等环节,全生命周期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正因如此,复星医药以深圳为起点,开启大湾区布局的第一站。

复星医药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植根中国、创新驱动的全球化医药健康产业集团,直接运营的业务包括制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并通过参股国药控股覆盖到医药商业领域。过去数年,受益于公司战略及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也收获了多款“首创”“首款”药物。

去年7月,在深圳市政府、坪山区政府的支持下,复星医药在深圳建立了大湾区总部,这标志着复星医药在大湾区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深化。复星医药表示,其大湾区总部将充分利用深圳的地理优势、创新产业支持政策,以及产业基金等创新金融产品,推动技术转化和产业升级。

作为中国医药行业的龙头“链主型”企业,复星医药还广泛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壮大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和大健康产业,开展创新研发孵化和产业赋能,推动深圳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复星医药亦在瞄准新兴的投资标的。今年3月,复星医药、复健资本与深圳市引导基金等其他7方投资人共同出资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基金50亿元,旨在深度参与深圳大健康领域企业培育的渠道,加强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储备和布局。

复星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指出,目前,尽管从实际情况来看,长三角、北京周边的生物医药产业确实建设更久,有历史积淀,诸如科研、临床、产业、投资等配套的产业链条更顺畅,生态看起来也更好。但是生态是经营出来的,大湾区已经具备了该有的要素,再加上香港、澳门的补充支持等,已然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从而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当下,大湾区的研究也比较深入、临床资源也非常丰富,因此要将其固有的原生态价值、潜能挖掘出来,才能进一步发展产业、拓宽产业的发展路径。”

挖掘源头创新,寻找生物医药下一个爆点

目前,生物医药的发展仍存在难点与痛点。譬如在生物医药产业链上,各方应当如何从当下同靶点、同技术、同适应症、产品同质化竞争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又比如如何更有效地转化科技成果,尽早进入商业化阶段,这些问题均需要解决。

陈时飞在上述大会中指出,基础研究、科学发现是源头创新的根本,也是药物研发的起点。但当下,许多基础研究在研究方向和研究选题上,过多地聚焦学术热点,缺乏对未满足医疗需求的关注,一定程度上与临床需求脱节,导致科学发现也无法顺利进入转化的阶段。即有成果发布、论文发表,就终止了。或者研究视野局限于单一靶点和路径,忽略或者是轻视了新靶点、新机制的研究,或者是早期的探索。“没有早期的探索,没有源头的研究,谈不上后续的成果。”

深圳理工大学药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陈有海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湾区之一,加之有港、澳地区地域的联动与支持,以及政策鼓励等,与其他城市相比发展生物医药更具备底气,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仍有难题待解。“源头创新问题只是痛点之一。此外,创新必须是全链条的,包括政策的创新、金融生态的支持等,只有将全链条的做起来,产业的问题才能够解决。”陈有海指出,在政策方面,支持是必须的,同时,政策要有导向,即根据某些地区或某些城市的优势和劣势来设计适合这一地区发展的独特路径。

深圳理工大学药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陈有海

陈有海也继续解释道,在全链条产业中,只有疏通了才能成功,如果中间哪一个环节断了,整个链条就无法运转,产品也无法产业化、市场化。目前,传统的模式,即教授下海创业和公司购买某教授的专利后继续研发等均不能促成成果转化,失败率远远大于成功率。因此大药企都在着手布局第三种路线,即公司与教授“联姻”,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开发产品,也促进了药企与大学的持续性合作,增加成功转化的成功率。

面对机遇与挑战,投身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建设的企业又该如何持续深耕?陈启宇在上述大会中表示,深圳在联动香港、广州等其他大湾区地区发展方面、在AI技术方面都极具优势及发展底气。我们如何撬动湾区资源、用好这些优势,就有可能在未来生物医药研发创新赛道上找到新的支点,生物医药的下一个爆点很有可能诞生在深圳。在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碰到一些挑战的时刻,深圳也许能给企业、行业、生物医药创新带来不一样的机会。

复星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

“我们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要看到价值洼地、看到资源池,同时将大湾区纳入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中,深度开拓,深耕湾区,在这里开拓新管线、新技术。”陈启宇表示,复星医药希望国内更多的大公司、大药企可以汇聚到大湾区。“过去和现在,国际知名的药企都在上海做研发,未来希望它们的足迹也遍布大湾区。”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gg
<